阅读历史

第 10 节 考后怎么办:心态调整 + 填志愿指南

作品:高考不焦虑:考前心态调整实战指南| 作者:声工厂| 分类:其他类型| 更新:2023-05-04| 下载:声工厂TXT下载

人身安全一定要强调。

第四种是攀比。

很多考生没考好不是从自身找问题, 反而埋怨所在学校不行, 埋怨家长当初不尽力找关系,埋怨家长拿不出高额的择校费,和别的去好学校的同学攀比,和别的同学家长攀比,认为考得不好是环境造成的。对这类考生,老师和家长要注意作情绪疏导,告诉他,古往今来,都是「师傅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」。环境是外因,外因只是一个方面,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,关键在于内因。即使这次没考好,以后还有机会,或者还可以考虑走其它的道路;只要内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,前途就是光明的。

第五种是痛不欲生的悲观。

这类考生感觉没有发挥出真实水平,把本来会做的题目也做错了,觉得考试的偶然因素很大,心中很是悲观痛苦。其实考试发挥失常的情况任何时候都有,会做的题目做错了甚至非常简单的题目马虎了的情况也属正常(当然有范围或程度的区分),但是这类考生往往不能客观对待这种情况。他们大都期望值较高,而试又考得如此之糟,忽然感觉真是造物弄人,理想与现实之间竟有如此遥远的距离,这种遥远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;加之本身性格或内向或孤僻或高傲或好强,或敏感或消极,因此他们失落、失意、失望,有的甚至痛不欲生。不用指名道姓,年年都有因高考失利自杀的考生。对于这类考生,家长和老师尤其要给予格外的关注,因为他们最容易以一种极端的手段来排解内心的坏情绪。其实绝大多数自杀的人都是一时想不开,一闪念一冲动,然后就对自己狠下「死手」了,被救过来之后大都能正确对待曾经的挫折和困难;可以说,没有一个尚未经历生活磨砺的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执意要寻死觅活的。

据心理学家分析,考前的忧虑和紧张是虚拟的、假设的,与考完之后明确知道自己发挥不佳的失落心情是无法比拟的。一些内向、孤僻的孩子不敢对家长、老师说出实情,心理压力又无处宣泄,这种压力不断积累,很有可能在考试成绩公布前后总爆发。因此这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就显得相当重要,家长和老师们一定要帮助考生调整心态。心理学研究还表明,女孩子容易低估自己的考分,造成无谓的压力;而男孩子很有可能高估考分,成绩公布后,因为希望与失望的巨大反差而造成心理问题。

针对这五种不良心态,老师和家长要上好「最后一课」。要向考生宣传,既然考完了,再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是毫无意义的;家长不要责怪孩子,同时要孩子放下思想包袱,「尽吾志也,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,其孰能讥之乎?」家长不责怪,老师不埋怨,考生的思想压力就会减小到最低。要懂得和重视「团体心理训练」。同龄人在一起非常容易沟通,大家在一起叽叽喳喳一说,内心的烦恼忧虑、焦躁不安、后悔失落等可能就烟消云散了。

家长同时应该帮助孩子学会选择和放弃。我们无法左右别人,但我们可以使自己保有一种良好的心态。即便高考失败了,你还可以绕过去,可以重来一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