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

第二十九章 初显身手

作品:燃烧的海洋| 作者:闪烁| 分类:历史军事| 更新:2021-01-26| 下载:闪烁TXT下载

四点二十五分,四架突前的J-25中,两架长机启动了火控雷达。五秒钟内,雷达锁定了目标。随后,两架J-25关闭雷达,把获取的数据输入PL-12E中程空对空导弹,继续以每小时一千五百公里的速度向目标、也就是那架“费尔康”预警机飞去,准备为导弹提供精确引导。

在日常训练中,J-25飞行员对这套战术反复操练了上百次,做起来轻车熟路。

能采用这套战术的,只有J-25与最新批次的J-20,原因是,只有这两种战斗机上安装了新式火控雷达。

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与东海战争中,战斗机因为使用火控雷达暴露行踪,成为战损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即便是当时非常先进的F-22A,在空战中使用火控雷达,也很容易被对方的电子侦察机、或者是战斗机上的被动探测装置发现。东海战争后,中国空军与海军花了很多力气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
最直接的解决办法,就是为战斗机研制一种低可探测性火控雷达。

因为J-25是海军的主力舰载制空战斗机,而J-22在空军中的主要角色是多用途中型战斗机,所以在研制过程中,空军没有对J-22提出过高要求,海军则明确要求为J-25配备低可探测性火控雷达。

这个要求,也正对成飞的胃口。

原因很简单,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推销的主力战斗机是J-20,可是这种重型战斗机过于昂贵,如果配备最先进的火控雷达,价格更加高昂,有意愿从中国购买战斗机的国家,基本上都买不起。比如巴基斯坦空军就多次询问J-20的价格,也提出了采购意向,结果都因为过于昂贵而放弃。

至于有钱购买J-20的国家,比如中东的石油富国,也多半会选择F-22A。

为此,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打开局面,成飞需要拿出一种大部分国家买得起,性能又不是太差的战斗机。

J-22这类中型战斗机成了理想选择。

只是,在需要购买第四代中型战斗机的国家中,大部分没钱单独采购制空战斗机,要求多用途战斗机具备强大的制空作战能力。这也是洛马公司在推销F-35A的时候,首先推出制空型号、又推出制空强化型号的主要原因。

受此影响,在研制J-22的时候,成飞就自筹资金,开发了J-22B,也就是制空强化型。

海军加入J-22的研制工作后,首先也要求增强制空能力,所以J-25直接以J-22B,而不是空军的标准型为基础。

对成飞来说,等于拿海军的钱开发出了面向出口市场的J-22B。

当然,J-22B与J-25也有较为明显的区别,比如没有安装着舰与弹射系统,机身与起落架的结构也没增强,电子设备做了简化等等。但是不可否认,J-22/J-25系列战斗机能够杀入国际市场,成为F-35系列的最大竞争对手,J-22B居功至伟。后来在推销J-22B时,成飞还特意宣传其与J-25的血缘关系